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就业指导系列讲座之一
发布日期:2017-05-16 浏览次数:22440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我国就业压力仍就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且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开始凸现出来;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发育还有待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不从自身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即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当前比较突出的是结构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问题。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需要就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与经济结构调整或生产技术转变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所谓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不如意,或者为了寻求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此外,还包括发展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前者是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会造成一部人处于失业状态。后者是指经济不景气对劳动力需求的萎缩,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大,也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力图降低的指标。这两种失业是由社会客观因素造成的,与择业者主观愿望的错位关联不大。
2010年,我国继续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有所好转,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这是因为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了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关系。2010年我国基本就业形势如何,国家实施了哪些相关的产业政策,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2010年我国的基本就业形势?
2010年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2010年1月-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03%;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8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0万人的126%。第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5万人,同比减少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第三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668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677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约为0.99,比2009年同期上升了0.05。制造业依然是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从产业分组来看,与2009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5个百分点。82%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非国有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72.9%,其中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比重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26.2%、24.8%和9.4%,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4.3%。
二、目前,我国哪一类人员的需求缺口较大?
目前,我国主要是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需求缺口较大。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49.4%,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1.5%。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48.7%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等级,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2.2%。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较大,分别为1.85、1.84、1.75。与2009年同期相比,对各类技术等级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其中对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用人需求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长 了 29.8%、32.5%、26.1%、29.5%、37.5%。
中国产业政策和投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应从增加就业需求弹性的角度出发制定产业政策。
三、在2010年,我国政府主要实施了哪些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其中4万亿元投资计划格外引人关注。与促进就业相关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7月, “十二五”规划强调进一步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产业,先进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产业,环保工程及其相关服务产业,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
二是把培育绿色产业作为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当前世界各国在争相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积极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 “十二五”时期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三是适应工业化、城市化要求,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区段向高附加值区段、由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升级。
四是强化制度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落实使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组织制定了落实措施,明确了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国家服务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五是坚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并举的方针。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鼓励钢铁、煤炭、汽车等产业企业的联合重组,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规划,支持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制定出台了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及配套措施,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以上这些产业政策对2010就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产业政策和投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产业结构的变动可能会形成结构性失业,而产业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形成摩擦性失业,这将成为今后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主要因素。我们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行业投资情况得到行业产业政策的变化,运用中国就业网站发布的各行业就业需求人数,以此分析不同行业产业政策对各行业就业需求的弹性系数:就业需求弹性系数=就业需求增速/投资增速。
从分析结果来看,就业需求弹性系数大于0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等行业,说明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增加经济发展动力和就业起到了一定作用;就业需求弹性系数小于零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煤气、交通运输、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就业需求弹性系数等于零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金融业、教育事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等行业。
从增加就业需求弹性的角度出发,我国产业政策应当强化和提升原材料工业,促进传统工业的新型化;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蚌埠职业教育中心 招生就业办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我国就业压力仍就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且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开始凸现出来;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发育还有待完善,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
(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不从自身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即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当前比较突出的是结构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问题。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需要就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与经济结构调整或生产技术转变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所谓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不如意,或者为了寻求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此外,还包括发展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前者是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会造成一部人处于失业状态。后者是指经济不景气对劳动力需求的萎缩,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大,也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力图降低的指标。这两种失业是由社会客观因素造成的,与择业者主观愿望的错位关联不大。
2010年,我国继续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有所好转,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这是因为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了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关系。2010年我国基本就业形势如何,国家实施了哪些相关的产业政策,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2010年我国的基本就业形势?
2010年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2010年1月-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03%;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8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0万人的126%。第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5万人,同比减少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第三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668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677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约为0.99,比2009年同期上升了0.05。制造业依然是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从产业分组来看,与2009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5个百分点。82%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非国有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72.9%,其中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比重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26.2%、24.8%和9.4%,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4.3%。
二、目前,我国哪一类人员的需求缺口较大?
目前,我国主要是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需求缺口较大。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49.4%,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1.5%。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48.7%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等级,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2.2%。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较大,分别为1.85、1.84、1.75。与2009年同期相比,对各类技术等级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其中对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用人需求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长 了 29.8%、32.5%、26.1%、29.5%、37.5%。
中国产业政策和投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应从增加就业需求弹性的角度出发制定产业政策。
三、在2010年,我国政府主要实施了哪些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其中4万亿元投资计划格外引人关注。与促进就业相关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7月, “十二五”规划强调进一步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产业,先进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产业,环保工程及其相关服务产业,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
二是把培育绿色产业作为我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当前世界各国在争相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积极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 “十二五”时期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三是适应工业化、城市化要求,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区段向高附加值区段、由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升级。
四是强化制度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落实使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组织制定了落实措施,明确了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国家服务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五是坚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并举的方针。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鼓励钢铁、煤炭、汽车等产业企业的联合重组,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规划,支持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制定出台了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及配套措施,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以上这些产业政策对2010就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产业政策和投资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产业结构的变动可能会形成结构性失业,而产业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形成摩擦性失业,这将成为今后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主要因素。我们运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行业投资情况得到行业产业政策的变化,运用中国就业网站发布的各行业就业需求人数,以此分析不同行业产业政策对各行业就业需求的弹性系数:就业需求弹性系数=就业需求增速/投资增速。
从分析结果来看,就业需求弹性系数大于0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等行业,说明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增加经济发展动力和就业起到了一定作用;就业需求弹性系数小于零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煤气、交通运输、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就业需求弹性系数等于零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金融业、教育事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等行业。
从增加就业需求弹性的角度出发,我国产业政策应当强化和提升原材料工业,促进传统工业的新型化;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蚌埠职业教育中心 招生就业办宣)
- 上一篇:就业指导系列讲座之二
- 下一篇:学生实习就业安置程序